【全市性學校用地通盤檢討開展 提第684次都市計畫委員會研議】
今(2016/04/07)日上午召開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第684次會議,市府提出【台北市無設校需求之學校用地檢討研議案】。其為因應少子化、高齡化、公有土地有效利用以及公共設施用地長期未徵收闢建等因素,自2015年10月起清查出本市無設校需求之學校用地,總計有24處,經就使用現況、土地權屬及取得方式、當地需求及交通等條件,歷經市府6次會議進行通盤檢討,有16+1處無設校需求之學校用地,遂擬定後續利用方向及初步方案,先提請都委會研議。
市府所提該16+1處無設校需求之學校用地,經檢討仍以【公共使用】為大宗,計有12處,其中包括如內湖區潭美國小預定地變更為機關用地等、北投秀山國小預定地變更為衛福用地等。再者,涉及私有土地則【解編發還予所有權人】或【變更為其他適宜分區同時辦理回饋】,如北投區關渡路國中用地變更回農業區、文山區師專用地變更回保護區、內湖區新明國小預定地變更為住三並回饋30%作為交廣用地等。
此外,其中兩處無設校需求之學校用地,需再與中央政府進行協調。第1處為大安區AIT舊址國中預定地:市府提出宜配合空總舊址的未來發展,將併懷生國中整體檢討使用。第2處為立法院現址之國中用地:土地為市府所有,長期租賃予立法院使用,市府提出將其變更為機關用地,並以【以地易地方式】,將行政院及警政署北側兩側行政專用區一、三及信義區雅祥段三小段機關用地之國有土地進行交換。
委員會聽取市府簡報後,認為市府針對無設校需求之學校用地進行通盤檢討,將有助於提升土地的使用效能,都市計畫法定作業可多管併進。再者,並建議市府後續提出生態、韌性城市、永續、防災等戰略目標及考量都市計畫工具選擇(包含建蔽率、容積率及回饋原則)、都市計畫辦理方式及公共財務調度之戰術的運用,並需加強與中央政府及地主之政策與社會溝通。